九江市柴桑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九江市柴桑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2022年度)

 二维码 331
作者:潘建军来源:原创

九江市柴桑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2022年度)

1.学校情况

1.1学校概况

1.柴桑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是柴桑区唯一公办中职学校,新校园政府投资1.61亿元人民币,于2021年9月1日建成投入使用,校园面积65亩,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其中实习实训场所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

2.专业实训室.

学校现有电工实训室、琴房、酒店管理实训室等多个与本专业相关的实训教室,设施齐全,条件优越!

1.2学生情况

2022年学校共招收新生513人,较2021年招生数1042人相比增加了8.2%,现在校中职学生规模1178人,较上一年度相比,增长43.66%;2022年毕业生人数为148人。现学校开设幼儿保育、电子商务、高铁乘务、计算机应用、计算机平面设计、酒店管理、工艺美术、电子技术应用、物流服务与管理、舞蹈等10个专业;学生巩固率98.6%。

1.3教师队伍

学校现有在编在岗教职工75人,在编在岗专任教师63人。其中高级职称56人,中级职称19人,外聘教师13人,本科学历52人教师学历、专业技能水平符合专业教师任职条件,教师数量满足教学要求。

1.4设施设备

学校现有实训设备总值320万元,较上年度相比增长12.95%,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为2718元,生均实训工位数为1.3个,生均纸质图书35册。

2.学生发展

2.1学生素质

学校以“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为目标,秉承“崇德、尚技”的工匠精神,以立德树人、崇真尚美,促进就业为宗旨,以正能量引领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学生思想素质总体良好。文化课合格率98%,专业合格率为95%,体质测评合格率为85.6%,毕业率100%。

2.2在校体验

在校各专业学生满意度均达95%以上,其中课堂育人满意度为97.9%,课外育人满意度为95.8%,思想政治课教学、公共基础课教学、专业课教学满意度均达97%以上,校园文化与社团活动满意度为97%,生活满意度98%,校园安全满意度98%,毕业生对学校满意度96%。

2.3资助情况

我校2022年上半年享有免学费的学生人数有807人,免学费总金额为685950元,享受国家助学金的学生有182人,资助总金额为182000元;我校2022年下半年享有免学费的学生人数有1176人,免学费总金额为999600元,享受国家助学金的学生有128人,资助总金额为128000元。学校另外对贫困学生给予一定的帮助,如部分实训室管理、学校食堂服务,给学生提供勤工俭学岗位,保障贫困学生正常完成学业。

2.4毕业和就业质量

我校2022年毕业人数为148人,全部升学到相应的高职院校读书,升学率100%。

3.质量保障措施

3.1专业动态调整

自2021年以来,我校根据人才市场需求情况,适时调整专业设置,通过校校合作、校企合作等形式,分别调整新增专业有:幼儿保育、电子商务、高铁乘务酒店管理、工艺美术、电子技术应用、物流服务与管理、舞蹈专业,2022年新增的高铁乘务招生48人、电子技术应用招生49人,物流服务与管理47人,对应调整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所需师资、课程设置、教材选用、实训设备等。

3.2教育教学改革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的价值所在,是学校对社会、家长的承诺。学校提出了“强化管理、突出特色、改革创新、提升质量”的教学总体要求。

一是整合学科资源,组建了与教育教学标准更为契合的五个学校专业部。定期召开学科部会议,对专业教学工作进行研讨,研究各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材选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目标、目标实施及考核办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优势,分学科做好课程设计、课程教学资料的准备、学生作业的设计与布置,创建了学习型、创新型、有效型课堂,实现了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无缝对接。

二是强化了教学过程管理,定期开展教学管理和教学计划执行情况专项检查。采取听课、评课、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方式,多渠道了解教学信息,注重教学效果的诊断与改进,杜绝课程开设与教学实施随意性等现象。坚持教学检查通报制度,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限期整改。

三是抓实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根据教育部《关于在教育系统开展师德专题教育的通知》精神,全校党员、教职工通过专题教育期间专题学习、自学、举办演讲和征文活动等,进一步加强了师德师风教育。

四是大力开展全校师生技能竞赛活动:一是开展大国工匠”系列文体、技能竞赛活动,200余人次师生参与竞赛,37位学生获奖,教师技能竞赛中12位教师获奖;二是积极组织师生参加市技能大赛,32人次师生参加市技能大赛,1人次获市一等奖,3人次获二等奖,11人次获三等奖;3位教师参加全省教师教学能力比赛获三等奖。

3.3教师培养培训

学校高度重视师资的培训,一是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进行师资培训。近年来,学校积极组织参加国家级骨干老师培训和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安排教师赴合作办学企业跟班学习,请合作办学学校优秀教师来校培训师资。二是通过学校的教学诊改、教师技能竞赛活动、专业课程教研活动,校本课程研究、集体备课的方式提高教学技能水平。通过转岗培训、轮岗等学习方式,逐步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技能过硬的师资队伍。

3.4规范管理情况

为了推进学校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学校制定了“五型”政府部门建设方案,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成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以提升学校领导力、执行力、创造力和公信力为重点,大力大国工匠精神,大力开展“五型”政府部门建设。学校各项管理工作在党、政的统一领导下,由具体科室对口管理,分级负责,管理链条环环相扣,既有独立性,更有协调性。如教务科主要负责教师教学管理(课前、课中、课后)、教师量化考核、师资培训、学生学业成绩评定、学生技能考核等;学生科主要负责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学生德育量化考核等;保卫科(教官)主要负责校内安保,师生安全等;总务科主要负责后勤服务管理,校产维修、物品采购、水电管理、财务管理等,实训科主要负责实训设备采购、实训室管理等。

3.5德育工作情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职业学校作为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承担着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筑好人才之基的重任。必须深刻理解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重要论断,牢牢把握“立德树人 德技兼修”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指导学校内涵发展的行动纲领,凝聚学校改革发展的磅礴力量,抢抓职教发展新机遇,胸怀“国之大者”,培养家国情怀深、人生底色亮、专业技术精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把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大有可为”的殷切期盼转化为“大有作为”的生动实践。

“立德树人”是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而“立德树人、德技并修”则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学校自觉扛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责任,稳稳钮住“立德树人、德技并修”的根本任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的重要论述,以全省“大思政课”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努力打造“思政大讲堂”这个党建特色品牌,通过政策引导,平台搭建、资源整合,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高水平思政课教师队伍,激励教师成为“四有好老师”,遵循“六个下功夫”的要求,坚持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学生,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学生,做青年学生的知心人、青年学生工作的热心人,把思政课上成信仰课、人生课,教育引导青年学子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不一则不专,不专则不能。” 随着国家制造业向高端迈进,职业教育有了更加广阔的“用武之地”,满足更多学子“人生出彩”的愿景。站在新的起点上,九江市柴桑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校将全面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奋力谱写职业学校创新发展、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崭新篇章。

3.6党建情况

2022年,学校党委全面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以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为重点,以提高党员干部素质为根本,全力夯实党建工作基础,全面提升党建工作水平,加强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实际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西工作重要要求,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基层党组织的首要政治任务和基本职责,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推动学校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着力解决学习不自觉、不系统、不深入和落实不到底、行动跟不上的问题。深入开展“我为师生办实事”专题活动,学校党委始终把师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摆在第一位,按照既管理工作当下又立长远的要求

4.校企合作

4.1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成效

近年我校先后与上海一凡教育集团公司、厦门天马有限公司、深圳创维科技工业园、柴桑区中心幼儿园开等多家单位展了校企合作。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高质量发展教育是根本,人才是基础。学校紧紧抓住“教育强国、技能报国”的办学使命,抢抓“产教融合发展机遇”,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委工作部署,紧密结合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以“扩容、提质、强服务”为主线,以建设一流专业、培养一流人才为着力点,以“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班”等多种形式的特色班为抓手,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以专业建设为核心,提升办学综合实力。根据我电子产业、生态农业、信息技术、学校教育等产业发展情况,主动对接产业结构升级,对接职业岗位标准,建立专业群与产业协同发展机制,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服务产业发展需求;同时,紧扣职业教育发展规律,根据以专业群对接产业链为原则,在“精而专”上下功夫,在“特而优”上做功课,加强专业(群)建设,重点打造特色专业,推动学前教育、电子商务、电子技术应用等品牌专业建设,建设适应需求、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专业群,提高专业竞争力,提升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切实增强服务产业强县能力。

——以人才培养为关键,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企业深度参与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行动计划,继续办好技能”、“工匠”等电子信息产业特色班,主动对接我其他主导产业的校企合作;聚焦“五育”并举、“三全”育人,推进职业教育提质创新发展。

——依托与江西省启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办学为契机,逐步形成办学双主体、育人双模式、队伍双师型、课程双结合、质量双评价的校企合作新局面,促进学生学业与职业、事业的发展有效贯通,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

4.2学生实习情况

严格执行《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的通知》,制定了《九江市柴桑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实习就业管理制度》。为了强化领导,成立了以校长为学校实习、就业领导小组组长,招就办、教务科、学生科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和组织学校的实习、就业等工作。

——任务明确。每学期开学初,制定好本学期的工作计划,学期结束时完成工作小结;召开校外实习班级和班主任会议;召开实习、就业领导小组工作会议,校长听取各实习就业负责同志汇报工作,由校长、副校长布置一下阶段工作。协调解决实习、就业工作中的疑难问题。

——细化管理。每安排一次校外生产实习之前,召开家长会、实习动员会。由招就办进行就业指导,职业道德教育,由用人单位介绍单位概况。安排好生产实习后,要签定协议。实行了校长检查实习、就业负责人巡访工作,学生科检查负责实习、就业工作人员及班主任跟班实习、就业指导等制度。

——认真落实职业指导计划。每个专业实习前,由教务科负责制定实习课题,必须完成《就业指导》教学内容与就业指导专题内容;招就办和用人单位共同制定实习计划,确保顺利完成实习任务,取得较好的实习成效。

——责任到人。班主任负责组织家长会,具体组织实习的学生及家长会,并负责学生、家长签订学生实习合同。各科室负责人及时收集用人单位的信息,认真填写学生实习巡视记录表,做到档案齐全,查阅方便,上报及时,符合各项检查要求。保证每月走访所有的用人单位一次以上,配合班主任做好各项管理工作。分管校长每周要听取就业的工作汇报,检查布置就业的各项工作。校长负责考核各科室负责实习、就业的工作,及时解决实习、就业处工作中的困难,宏观调控、指导实习就业工作。

学生实习主要形式为:暑期顶岗实习和专业实习,安排学生到合作办学企业跟班实习

5.社会贡献

5.1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学校以“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为目标,秉承“崇德、尚技”的工匠精神,以立德树人,促进就业为宗旨,突出创新驱动,强化教学中心地位,着力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努力把学校做精做大做强、办出特色。用人单位满意度高。

学校将逐年把一些毕业生进入社会,为九江本地企业培养了一大批一线操作工人和技术人员,解决企业用工问题。

5.2社会服务

2022年与柴桑区农业局合作农民创业培训,举办培训2期,培训人次158人。

5.3对口支援

一是对口支援农村振兴建设,派出工作组为对口帮扶农村进行振兴帮扶。2022年学校挂点乡村振兴帮扶资金7万元。

二是进行教育扶贫,贫困子女就读本校,减免住宿费、书本费等,并在校内(如食堂)提供勤工俭学岗位。学校还对贫困生群体积极开展心理扶贫工作,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以后立志成才,回报社会。对他们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咨询等活动,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贫困,克服自卑心理,做生活的强者,成为真正的有益于社会的人。

6.举办者履责

6.1经费

我校属全额拔款事业单位,教师的岗位工资、薪级工资均按国家、省定项目和标准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并按月足额统发,保证了教师的平均工资不低于本县普通高中、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教职工的“三保一金”都能全部按标准到位,足见柴桑区区委、区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区级财政依法落实了“城市教育经费附加的30%用于发展职业教育”的规定,用于职业教育园区建设。

6.2政策措施

为全面贯彻和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江西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教育部、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职业教育综合改革提质创优的意见》、《九江市职业教育“十四五”发展规划》精神,柴桑区人民政府出实招、谋职教,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7.主要问题挑战及改进措施

7.1主要问题和挑战

一是教学硬件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

二是师资队伍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三是师德师风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是课堂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五是素质教育、技能培养有待于进一步增强。

六是宣传工作突出针对性和时效性。

七是学生的就业工作要进一步面向市场,面向企业,抓基础,抓规范、抓成效。

八是后勤服务工作要进一步规范管理,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

务质量。

7.2改进措施

(1)合理使用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资金,进一步改善实训条件,切实提高教学硬件条件。

(2)加强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增强学生操作动手能力,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社会、家庭服务。

(3)加强骨干专业教师的培养,增强各专业学科带头人,带动各专业健康、快速发展。

(4)加大专业教师招聘力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九江市柴桑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2022年12月26